Nam hoe

用马币三千令吉还原一段旧时光:在吉隆坡街屋打造南洋复古之梦

在现代化呼啸推进的吉隆坡,一间不起眼的旧店屋,在阳光斜照下泛着时间的光晕。

在现代化呼啸推进的吉隆坡,一间不起眼的旧店屋,在阳光斜照下泛着时间的光晕。它不属于酒店、咖啡馆或美术馆,而是 Caleb Go 的家——一处被他亲手改造、注入怀旧气息、如今甚至开始带来收入的生活空间。所有家具和装饰,总花费不过 3,000 令吉。这并非“穷人版的室内设计”,而是 Caleb 对历史情怀的回应、对城市空间的再定义。

1
2

租来的家,找回“家的感觉”
Caleb 是一位律师,2021 年搬到吉隆坡工作,但买不起房,只能在 Brickfields 租下这栋 1940 年代的老式店屋。 “我搬来时,这里曾是幼儿园,后来因疫情关闭,”他轻描淡写地说着。

“说实话,租金不算太高,而且店屋本身状况也挺好,不需要太多维修。它以前是幼儿园,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安全,所有管道和电线都是新换的。只需要重新粉刷一下,再发挥点想象力就行了。我也得到了一些好朋友的帮助,所以没必要雇佣昂贵的承包商:一位朋友帮我做了一个田园乡村小屋风水槽柜,另一位帮忙刷了油漆,还有一位朋友帮我布置了中庭花园。” Caleb分享道。

3

他并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 IKEA 套装,而是以一个“时间旅人”的姿态,尝试让这所空间重现 1940-50 年代马来亚的生活氛围。他说,“我希望它看起来像1940 和 1950 年代。”

Caleb 将他的新租屋命名为 “Nam Hoe”(意为 “南方和谐”),以纪念他在柔佛麻坡家乡一家店屋——家族锡器作坊的原址。如今,他在吉隆坡苏丹阿都沙末路(Jalan Sultan Abdul Samad)这一排始建于 1940 年代的店屋中,重塑自己的旧日梦想。

他揭露,家族曾经是专门做锡器的小作坊,祖父与叔叔在店屋底楼用锡片打造日用品——油灯、饭罩(tudung saji)、信箱、沙爹烤架,甚至排水管;二楼则是住家。他祖父于 1945 年创立作坊,取名 “Chop Nam Hoe”,正是源于“南洋”(指南方海域)对和平“和”(和谐)的愿景。可惜,这幢祖屋在叔叔退休后,于 2006 年被出售,作坊随着拆迁而画上句点。

9

RM3,000 的时间拼图
Caleb表示,每月发薪后只留一点点预算买家具,所以每个月会买一两件, 然后慢慢累积。
“你不能一口气买齐所有东西, 这需要时间去考虑什么物件(家具)适合哪一个角落,因为肯花些时间,你或许能找到更好的交易”

Caleb表示,他花了大约 RM3,000 来改造一幢旧街屋:
路边捡到的梳妆台:来自茨厂街附近的一位老妇人搬家时丢弃。
餐桌来自废品场:RM350,但原来的大理石破碎,他再去 Brickfields 的一家家具仓库里翻找配件,配上新台面,虽然不完全吻合,但“够用了”。
破损书柜:RM200 买来,自己修门、换玻璃,拼出一面展示墙。
田园乡村小屋风水槽柜:请朋友制作,花了大约 RM100。
吊灯与线路:能自己装的就自己动手,不能的就请电工。
老旧钢琴:RM1,000 购入,加 RM200 请专业钢琴搬运工运送,是家中最贵的物件——但对 Caleb 来说,这象征着童年。“我妈妈是钢琴老师,家里一直有音乐,我也想要有一台真正的钢琴。”

7

厨房原本的样子

8

请朋友打造的田园乡村小屋风水槽柜,花了大约马币100。

照片来自Caleb的面子书

不是收藏,是“保存”
Caleb 并不认为自己是收藏家。他说,“如果只是为了炫耀老家具,那就是复古消费主义。但我更在乎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。”
他对“修复”一词有独特理解。他不会把旧家具打磨得锃亮,而是让斑驳存在,“时间的痕迹,不应该被抹去。”
他并不只关注物品本身,更在意其来自何方、承载何种记忆、进入生活后的新使命。家,成了故事的承载体。

不经意的副业:当“家”成为场景
最初,这只是他自己的小窝。但没想到,不久后就有人找上门来。
“有人来拍照,也有人拍短片,还有人来这里向女朋友求婚,”他说,“他们租几个小时,布置烛光晚餐。”这一切虽非他本意,却也开启了新的可能。
现在,这个空间在 IG 上已有固定 hashtag,也吸引了媒体关注。他偶尔开放预约,收一点费用,部分用来支付租金。

结语:老屋未必是遗憾,复古未必是怀旧
Caleb 所做的,不只是翻修老屋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:我们该如何生活?我们是否能慢一点,让空间成为记忆的延续,而不是消费的产物?
或许,这才是 Nam Hoe Brickfields 最珍贵的意义。

参考资料:

Jayne, T. (2022, September 20). 29‑Year‑Old Malaysian Transforms 1940s Shophouse in Brickfields into a Cosy, Vintage Home. SAYS. Retrieved from SAYS website: https://says.com/my/lifestyle/malaysian-transforms-kindergarten-shophouse-into-cosy-vintage-home

Free Malaysia Today. (2024, June 15). 1940s Shophouse in Brickfields now a retro‑style home. Free Malaysia Today. Retrieved from Free Malaysia Today website : https://www.freemalaysiatoday.com/category/leisure/2024/06/15/1940s-shophouse-in-brickfields-now-a-retro-style-home

CNA Insider. (2025, August 1). Vintage Shophouse Vibes: How I Furnished My KL Flat‑Turned‑Side‑Hustle For Just RM3000 [Video]. YouTube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bp0c6ai-os

👉 分享给朋友 | 分享到 Facebook | X | Linkedin , 请点击以下图标:

延伸阅读: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